孙勇:跨国公司暂缓新能源汽车进程,自主品牌反而更需快马加鞭!|老孙论车
最近,汽车行业热议的,除了理想刚上市的新车MEGA外,就是不少跨国汽车公司暂缓新能源汽车进程和苹果放弃造车计划,对此,网上已有不少评论。但是,仍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,来询问我对这两件事的看法,因此今天就说一说。
先说说跨国汽车公司为什么会暂缓新能源汽车进程。
我以为,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:一是政府给的压力减轻了。纵观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历程,每一次技术进步,各国政府政策和法规方面的要求,都是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,其包括环保、节能、安全等多个方面,而且每一次也都给后加入者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。本来,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暖、减碳方面,西方发达国家因为排放高峰已过,原先挺积极的。但是,最几年,由于美国逆全球化,搞脱钩、产业回归,碳排放压力增加了;欧洲因为俄乌战争,不少传统产业又开工了,也增加了碳排放。于是,他们不“玩”了,退群的退群,暂缓的晢缓。这样一来,原有对燃油车限期禁售的态度缓和了不少,原来宣布的一些政策执行期也延迟了,这是一个大的背景。
其次,跨国汽车公司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太拉胯了,消费者不接受。在中国巿场,大家可以看到,其油改电的车根本卖不掉,新平台开发的车也没什么竞争力。在欧洲等市场,这些车价格也比燃油车高出一截,加上配套设施跟不上,消费者不愿意购买。但说到底,就是这些跨国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核心的“三电”方面,没有形成多少核心竞争力,导致产品不行。
三是跨国汽车公司燃油车巿场很好,去年赚得盆满钵满。确实,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巿场这边风生水起的时候,这些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以外的市场高奏凯歌,靠着燃油车,有的销量和利润还创了几年来的新高。但认真分析,取得这样的业绩,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高增长。
为什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能实现高增长?主要原因是它想要与中国经济脱钩,搞产业链回归。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不同,中国是需求不足,要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;美国是供给不足,要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。相对来讲,它的问题短期内好办,只需要将资金吸纳回去,增加投资,增加产能就可以了,但这种经济转好也就是一段时间。等到产能开始大规模释放,它的问题就出来了。届时,全世界将会面临比以往更大的产能过剩,潜在的巨大经济危机、金融危机正在形成。目前,美国新的目标是想通过人工智能,重新建立新的规则,以此来重构世界新的经济秩序,包括新的政治秩序,其究竟能不能实现,后面我还会讲一点,将来有机会将更深入地讲。
总而言之,在这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下,跨国汽车公司暂缓了新能源汽车进程。
再说苹果为什么会放弃造车计划。
苹果造车,肯定是要造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电动车,上面说的大背景对其有一些影响,但更多的是,苹果目前造不出具有颠覆性影响力的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。这与现任的CEO库克有很大关系,它与乔布斯、马斯克不是一类人,要搞出颠覆性的产品,必须要有“天才”类的气质,很明显,库克没这个本事。
既然搞不出这样的产品,苹果就不能像iPhone那样控制整个产业链,获取高额利润,所以其目前放弃造车计划也是非常明智的。
在跨国汽车公司暂缓新能源汽车进程,苹果放弃智能电动车造车计划的情况下,我们究竟该怎么办?
我的看法是:快马加鞭,在已具有领先优势的基础上,继续扩大自己的领先优势。
为什么要这样做?因为低碳化、智能化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,势不可挡!在去年写的《站在更高维度上看,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一目了然!》一文中,我对此有比较深入的分析。
那么,我们该如何扩大自己的领先优势?
在技术上,特别是在“三电”技术上,要继续探索。比如固态电池,正在举行的“两会”上,我们有专家说,未来一到两年,他和他的团队要突破6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研发,充一次电,电动汽车就可以跑1000公里以上。还有,氢能产业发展也被我们国家提上了重要日程,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,特别是新能源商用车来说就是重大利好。
在产品上,我们现在产品开发的已经打破原有从跨国公司引进过来的范试,一方面,节奏更快了。前几天有人告诉我,在华为的带动下,我们一些自主品牌产品换型的节奏正在向家电和电子行业靠齐,再好的产品,一些厂家预期热销的时间周期就六个月。六个月之后,“老”产品降价,“新”产品上市。另一方面,是跨界联合开发。比如长安高端品牌阿维塔,就是长安联合华为、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,其将传统汽车企业造车的深厚底蕴,与新一代先进技术进行了完美融合,重新定义了什么是新时代的豪华。
我在想,我们有许多企业,像广汽,在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上,创新性地发展岀了适应新时代的“广汽生产方式”;像蔚来、理想、华为、小米等,在他们的带动下,我们正在创新新的销售服务模式;现在,我们又在形成新的研发方式。当中国自主品牌形成属于自己的、引领时代的研发方式、生产方式、销售服务模式时,中国成为汽车强国就为时不远了!
在成本上,我们现在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了,这是中国独有的国内庞大巿场规模带来的,在免购置税的背景下,今年我们已有企业做到了“电比油低”,下一步,我们要做到在没有任何政策的支持下,还能“电比油低”。有了这样的基础,再加上我们“千军万马”搞出口,鼓励各类企业向世界各地出口新车、二手车,相信再过几年,跨国汽车公司所谓离开中国市场还能获得高销量、高利润的时代就会被终结!
最后,我还要接着谈一下中美之间人工智能竞争的事。最近,人工智能在美国获得了重大突破,有不少人认为,中国与美国的差距扩大了,对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前景有些担心。但我认为,大可不必。由于国情不同,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也会不同,但最终我们至少会达到他们同样的水平,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就像禅宗里的“渐悟”与“顿悟”一样,美国的体制能造就一些天才,来个“顿悟”;我们的体制将导致我们的方式是步步为营,走“渐悟”的路子,它也能“明心见性”。而且,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,人工智能的发展,可能“渐悟”更为稳妥,不用“悟后再修”。当然,对于人工智能,本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,只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,从更宏观的层面谈一点看法,仅供大家参考。
来源:孙勇 老孙论车
|